蓄水、灌溉、防洪兼备——湖北屈家岭遗址发现距今5100年史前水利系统
记者12月4日从湖北荆门举办的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专家现场会上了解到,经过近3年的全面调查和系统发掘,屈家岭遗址新发现多组规模庞大、因势而建的水利系统,为考察史前水利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
记者12月4日从湖北荆门举办的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专家现场会上了解到,经过近3年的全面调查和系统发掘,屈家岭遗址新发现多组规模庞大、因势而建的水利系统,为考察史前水利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
12月4日,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专家现场会上发布了荆门屈家岭遗址考古新发现。经过近3年的全面调查和系统发掘,屈家岭遗址新发现多组规模庞大、因势而建的水利系统,为考察史前水利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证据。
2015年以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组建考古队,持续在屈家岭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并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联手,在植物考古、冶金考古、制陶技术、建筑技术、土壤微形态方面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12月4日,从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专家现场会获悉,该遗址新发现的史前大房子,显露出众多规模庞大、建造工艺考究的磉墩,是迄今最早的磉墩遗存。专家认为,相关发现填补了中国建筑史的空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12月4日,记者从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专家现场会获悉,系列考古新发现,创下多个“之最”,获取了探索长江中游史前文明化肇始的新物证,为探讨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关键样本。
12月4日,从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考古工作专家现场会获悉,该遗址新发现的史前大房子,显露出众多规模庞大、建造工艺考究的磉墩,是迄今最早的磉墩遗存。专家认为,相关发现填补了中国建筑史的空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