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优秀作家代表走进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探寻千年文明印记
2025年7月11日至13日,“九派通”文化IP产业创投大会暨全国百名作家荆楚行活动在荆门隆重举行。13日上午,以全国著名作家、第八届鲁迅文学家获得者、空军军医大学军事防御医学院原政委、空军大校钟法权为代表的全国优秀作家齐聚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深入探寻屈家岭历史文化IP的独特魅力与深厚底蕴。区党工委委员、副主任王治霞,区党群工作部部长黄传贵,遗址保护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刘志俊等陪同考察。
首先,大家来到屈家岭遗址博物馆,探秘解锁屈家岭文化的瑰宝,馆内丰富的展品生动展现了屈家岭文化的内涵。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屈家岭遗址出土的工艺精湛的彩陶器、种类繁多的石器和珍贵的碳化稻等重要文物。这些文物展现出先民们高超的制陶工艺和精细化的农耕技术,证明了屈家岭地区是稻作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进入二楼沉浸式展厅,屈家岭先民聚族而居、生活井然的农耕画卷徐徐展开。讲解员以小见大,为大家深入讲解了屈家岭先民的农耕技术、制陶流程、聚落形态和生产生活。成熟的稻作农业、精湛的制陶工艺、布局科学的聚落形态、先进的建筑技术,无不体现出当时社会的高度组织化和文明程度。
参观完博物馆后,大家来到首次发掘考古队工作驻地旧址。在旧址内,一组组蜡像生动再现了考古工作者们编撰考古工作报告、进行考古绘图的专注场景;旧木桌上摊开的发掘资料、手绘文物演示图、煤油灯和搪瓷缸,无言讲述着“筚路蓝缕”的艰辛。生活区里,木床、粗布衣、老油灯还原了当年“白天工地一身土、夜里油灯补衣裳”的朴素生活。讲解员动情地说:“正是他们用手铲和毛笔,把5000年前的稻香与火光写进中国考古史。”作家们静默凝视,纷纷在留言栏留言:“向第一代屈家岭考古人致敬——是你们让文明有了可见的温度。”
最后,大家来到建筑遗迹展示区,实地触摸历史脉搏,亲身感受文化魅力。展示区主要包含大型房址3座、户外广场类遗迹1处、仓储类建筑1座。其中面积约510平方米的F38宫殿式建筑是此次参观的重点,此处建筑规模宏大、工艺精湛。建筑区内部的磉墩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形态,为中国古代土木建筑技术提供了重要依据,填补了中国建筑史的空白。
本次参观让作家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屈家岭遗址考古发掘的重要成果与学术价值,为屈家岭文化IP推向全国搭建了新平台。作家们表示,将以笔为媒,续写屈家岭文化的精彩故事。相信在各方努力下,屈家岭历史文化IP一定能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来源: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